一、什么是景深?
当我们使用相机拍摄时,确定好对焦的目标之后,拍下照片,然后我们会发现,并不是场景中的所有元素都同样清晰锐利,就如图1所示,在图像中只有中心小部分范围内的字体可以清晰的显示,且明显的特征便是由这一区域向前或向后文字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那么这图像中心的小部分清晰的区域所对应的景物的距离范围我们就称之为景深(range of focus或者depth of focus)。
图1
二、景深的原理
在理解景深原理前必须先明白一件事:当物面、像面均垂直于镜头的光轴,在对焦时,只有一个平面是真正合焦的,这个平面与像平面平行。合焦平面上的物点发出的不同方向的光线在像平面上都汇聚于一点。非合焦平面上物点发出的光线会汇聚在像平面上的前后,并在像平面上形成一个模糊圆,叫作弥散圆,如图2所示。
图2
下面我们来看看弥散圆与对焦距离的关系。在图3中,非合焦平面1距离合焦平面远,其在像平面上的弥散圆就较大。而非合焦平面2距离合焦平面近,其在像平面上的弥散圆就较小。因此,离合焦平面越近,弥散圆就越小。

图3
若弥散圆的直径足够小,以至于人眼无法分辨它是一个圆还是一个理想点,人眼便会认为成像是清晰的,如果弥散圆形再大些,大到人眼可以分辨出它是一个圆,相片便会显得模糊,在这个临界点的弥散圆被称作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由合焦平面向前或向后,物点所成的像会逐渐由一个点扩散为弥散圆,进而达到并超过容许弥散圆的直径,由容许弥散圆决定的合焦平面前后的这段距离就叫作景深,如图4所示。
图4
三、景深的计算

图5
如图5所示,前景到合焦平面的距离即前景深,其计算公式如下:

后景到合焦平面的距离即后景深,其公式为:

前景深加后景深就是被测物的景深,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为物距,即拍摄距离;
δ为容许弥散圆直径;F为镜头光圈值;f为镜头焦距。
四、影响景深的要素
1. 光圈的大小:在焦距和拍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 焦距的长短:在拍摄距离和光圈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 拍摄距离的远近:在焦距和光圈不变的情况下,相机离被摄对象越远,景深越大;离被摄对象越近,景深越浅。
五、景深的运用
1. 浅景深的运用
● 背景过多,过于杂乱的场景(如在街上拍照时)
● 非常想突出主体物的拍摄(如拍人像)
● 想要拍出梦幻效果,缥缈感觉,抽象散影,创意作品
2. 深景深的运用
六、相机景深的测试
1. 不同距离下,使用图卡测试:
例如,CMS(车载电子后视镜)景深测试分别要在4米、6米、10米的距离下测试MTF,需要用到4x和7x的反射式景深卡,如图6所示。

图6
2. 使用平行光管模拟不同距离,如图7所示:

图7
如图8所示,平行光管模拟了0.5米到10米物距的相机SFR测试结果

图8